Quantcast
Channel: NEJS
Viewing all 63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臨床藥學] BMJ:因為哺乳造成的問題,問我就對了~乳腺炎、細菌感染、皮膚炎治療整理

$
0
0

有人說,這是最美的畫面,我們是"哺乳類"動物阿!

回想到介門綱目科屬種的梗,人類 (human) 是要怎麼分類呢?答案在本文最下方

言歸正傳,BMJ上今天刊登了一篇針對哺乳併發症處理的文章,將常見的問題替各位整理出來囉~

(1) 乳腺炎 (mastitis):Flucloxacillin 500 mg Q6H治療10~14天

(2) 乳頭細菌感染 (nipple bacterial infection): mupirocin軟膏,哺乳後輕輕少量塗抹

(3) 乳頭/乳房念珠菌感染 (nipple/breast candida infeciton):

- 媽媽: miconazole外用藥膏 或 fluconazole 150 mg QOD 口服3次(或100 mg QD治療10天)
- 嬰兒: miconazole外用藥膏 或 nystatin滴劑

(4) 乳頭痙攣 (nipple spasm): nifedipine OROS 20 mg QD

(5) 乳頭皮膚炎 (nipple dermatitis): 中強效類固醇,哺乳後塗抹

(6) 乳量不足: 可以考慮使用domperidone 10~20 mg PO TID治療



剛剛過完母親節,除了"媽媽我愛妳"之外,對有哺乳困擾的媽媽們~也需要您更多關心喔!

資料來源:BMJ 2014;348:g2954. http://goo.gl/uFVXhm.

答案:人類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獸亞綱、靈長目、簡鼻亞目、人科、人亞科、人屬、智人

[FDA警訊] Dabigatran與較低中風、死亡風險有關,但增加腸胃道出血風險!

$
0
0
並不意外,結案!

嗯...這樣好像有點太過簡略,還事描述一下故事源由好了~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於美國時間5月13日發佈一則警訊,新型抗凝血藥物dabigatran (Pradaxa)可以降低中風、死亡風險,但付出的是腸胃道出血風險...

FDA表示,收納134,000位參加醫療保險、65歲以上成人的觀察性研究結果,這項針對年長 (高出血風險) 的研究發現,使用dabigatran與較低的中風、死亡風險有關,但也與較高的腸胃道出血相關...

與使用warfarin的受試者相比,使用dabigatran:

缺血性中風 HR 0.80 (0.67-0.96)
顱內出血風險 HR 0.34 (0.26-0.46)  
重大腸胃道出血 HR 1.28 (1.14-1.44)
急性心肌梗塞 HR 0.92 (0.78-1.08)

巷子內的就知道,就項分析結果與之前同樣是FDA說的不一樣喔!

FDA於2012年11月2日發佈一則警訊,當時利用保險資料庫與FDA自家引以為傲的"Mini-Sentinel pilot of the Sentinel Initiative"機制得到的分析結果與現在的不同...

資料來源:FDA Drug Safety Communication: Update on the risk for serious bleeding events with the anticoagulant Pradaxa (dabigatran) http://goo.gl/zeqFN4

當然~2012年時,FDA的這項分析引起許多討論,許多人認為,怎麼跟從前瞻性隨機分派研究得到的結果部一樣?

在JAMA Intern Med上還曾有一番討論,合併隨機分派研究結果顯示,使用dabigatran顯著增加腸胃道出血風險 (RR 1.41, 1.28-1.55)[圖]



資料來源:JAMA Intern Med. 2014;174:150-151. http://goo.gl/1SHIZt

於是呢,又陷入一番論戰~不過目前可以得知的是:

(1) 年長 (>65歲) 確實是使用dabigatran出血的高風險群,使用務必特別小心!

(2) 不同研究結果不一致,最可能的原因在於"P (patient)"不同,以及方法不同 (研究設計、分析)

FDA再次提醒,根據目前證據,使用dabigatran的好處 (降低中風、死亡風險)仍高於壞處 (重大出血、腸胃道出血),不應該隨自停藥~

請注意~因為dabigatran增加腸胃道出血風險的機轉並不是透過胃酸,也不是直接刺激腸胃道,因此吃胃藥(制酸劑)或PPIs類藥物理論上沒有幫助喔~

資料來源:FDA study of Medicare patients finds risks lower for stroke and death but higher fo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with Pradaxa (dabigatran) compared to warfarin. http://goo.gl/kOmEDe

[臨床藥學] Lancet:昏厥病人並不常規建議使用“昏迷雞尾酒 (coma cocktail)”

$
0
0

早期教科書都會寫到,除了維持生命徵象 (不是陽光、水、空氣啦!)

對於昏迷的病人,有一招叫做“昏迷雞尾酒 (coma cocktail)”,網路上也很多相關資料~

請自行Google「昏迷雞尾酒」喔...

但時隔多年,這個雞尾酒已經不被鼓勵常規使用喔!

Lancet上最近刊登一篇有關昏迷病人處置的綜論 (急診、重症病例報告居家必備)...

內容提到“昏迷雞尾酒”已不再被建議,這個雞尾酒沒有馬丁尼也沒有新加坡長官,使得是:

(1) 維生素B1 (thiamine):為了wernicke's encephalopathy
(2) 葡萄糖 (glucose):為了低血糖
(3) Naloxone:為了鴉片類藥物過量
(4) Flumazenil:為了BZD (鎮靜安眠藥物) 過量
(5) Physostigmine:為了抗膽鹼藥物過量

附註:每本教科書的“配方”不同,請務必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不被常規建議的原因在於,其中部分藥物並沒有顯著效果,因此,更新版的建議是:

- 請記得檢驗血糖,並快速治療低血糖 (請愛用葡萄糖)
- 臨床病徵像鴉片類藥物過量,再給予naloxone
- BZD類藥物拮抗劑治標不治本,且可能加重BZD類藥物戒斷症候群
- Physostigmine與其他專一性解毒劑,不常使用 (容易用錯),甚至沒有比「支持性療法」好

文章中也附上診斷與處置急性昏厥的建議噢,請見附圖~



雞尾酒...還是留著下班慶功喝好囉~

資料來源:The Lancet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2, 2014
http://dx.doi.org/10.1016/S0140-6736(13)62184-4

[實證醫學]"耐受性良好 (well-tolerated) "這句話,看看就好,千萬別當真!

$
0
0

在醫學文獻理面常常看到這一句話,某某治療的耐受性良好,到底什麼是耐受性?良好的定義在哪裡?

還是,吃不死人就算是耐受性良好?

臨床腫瘤學期刊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JCO) 最近刊登了一篇短文,讀者投書說,最近在JCO上刊登的一項臨床研究結果,這篇研究之前於美國腫瘤醫學會 (ASCO) 年會時以壁報 (poster) 方式發表,當時,摘要裡面寫到...

"合併bevacizumab加上pemetrexed,相較於只使用bevacizumab作為非扁皮細胞非小細胞肺癌 (NSCLC)的維持治療,耐受性是良好的..."

出現了!

過了將近半年,完整報告刊登於JCO上,猛然一看,當初所說的"耐受性良好",結果是加上pemetrexed後,嚴重不良反應 (第三級以上) 發生率多了一倍 (37.6%與18.4%)...

當初說的"耐受性良好",根本一點都不好~

事實上,這類"騙很大"的差異,並不罕見,研究者指出,114篇隨機分派研究的完整報告中,10%與之前發表的摘要不同...

且幾乎偏向實驗組 (灌水灌很大),因此,聰明睿智的讀者們,應儘量避免只看摘要就進行醫療決策,很危險阿!

資料來源:When the Abstract Reports a Well-Tolerated Treatment, the Data Should Support It. JCO 2014; 32: 478-9. http://goo.gl/RBFXoG

[醫療App] 美國糖尿病醫學會 (ADA) 第二型糖尿病治療指引App (Android)

$
0
0
連續介紹了幾個iOS (iPhone/iPad) 專用的醫療App,真是令人羨慕 (令沒有iPhone的人),一定要介紹一個Android系統的平衡一下啦!

這一款"免費"的App是美國糖尿病醫學會 (ADA)每年恆例更新的第二型糖尿病治療指引~

以老牌Skyscape為App骨幹,表格與圖片都可以正常顯示喔~

對糖尿病照護有興趣的趕快下載喔~

資料來源:http://goo.gl/T4F25O

[重症醫學] JAMA說:輸血是院內感染的一個重要原因~特定族群少輸點血,有益健康

$
0
0

又要上班囉,怎麼治療週一症候群阿?

輸血,尤其是輸紅血球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 是醫院裡面非常常見的醫療行為...

但是,到底什麼時候要輸?(血紅素) 多低才要輸?這幾年才有比較具體得的答案...

現在的概念是沒事別亂輸,沒有特定狀況,例如持續出血、休克等等, 一般可以耐受到低一點的血紅素值再輸~

日前的JAMA上,刊登了一篇系統性綜論,這項分析比較較為嚴格 (restrictive) 與較為寬鬆 (liberal)的輸血策略,對健康照互相關感染風險的影響...

分析結果發現:

(1) 嚴格相較於寬鬆,可以顯著降低感染風險 RR 0.82 (0.72-0.95) 換算NNT為38人
(2) 針對骨科手術、敗血症病人進行的研究,嚴格的輸血策略帶來顯著較低感染風險的好處

- 骨科手術 RR 0.70 (0.54-0.91)
- 敗血症 RR 0.51 (0.28-0.95)

但對心臟疾病、一般重症、上消化道出血、體重過輕的早產兒進行的研究則沒有顯著差異...

資料來源:JAMA. 2014;311(13):1317-26. http://goo.gl/xd3fRR

要讀與進行系統性縱論的門檻並不高,但要應用,一定要仔細看清楚,因為沒有統計異質性並不能代表沒有臨床異質性啊~

合併不同貧血成因的疾病,加上研究數目及樣本數目,很容易就讓讀者誤解,有時候,合併起來不如一個一個看來的實際喔~要...小...心...

補充:

2014/5/26 更新:有關AABB輸血指引原文如下

(1) The AABB recommends adhering to a restrictive transfusion strategy (7 to 8 g/dL) in hospitalized, stable patients (Grade: strong recommendation; high-quality evidence).

對住院、相對穩定的病人,建議較嚴格的輸血閾值 (7~8 g/dL)。

(2) The AABB suggests adhering to a restrictive strategy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preexist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considering transfusion for patients with symptoms or a hemoglobin level of 8 g/dL or less (Grade: weak recommendation; moderate-quality evidence).

有心血管疾病的住院病人,應遵循較嚴格的輸血閾值,當有 (貧血) 症狀或血紅素低於8 g/dl,可以考慮輸血。

(3) The AABB cannot recommend for or against a liberal or restrictive transfusion threshold for hospitalized, hemodynamically stable patients with the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Grade: uncertain recommendation; very low-quality evidence).

血行動力學穩定的住院急性冠心症 (ACS) 病人,目前並無足夠證據支持會反對較寬鬆或嚴格的輸血閾值。

(4) The AABB suggests that transfusion decisions be influenced by symptoms as well as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Grade: weak recommendation; low-quality evidence).

輸血的決策應該同時考量症狀與血紅素值。

資料來源:Ann Intern Med. 2012;157(1):49-58. http://goo.gl/4A5OYx

[臨床藥學] BMJ:目前證據並不支持懷孕補充益生菌可以預防小朋友氣喘~

$
0
0

傳說中,益生菌 (probiotics) 有許多神奇的功效,除了調節免疫外,還有許多醫療人員會建議孕婦補充,預防小朋友氣喘~

很可惜的,這項說法,並未獲得證實~媽媽希望透過補充益生菌來降低小朋友氣喘發生風險,目前看來是一場空...

根據發表在BMJ上的一篇系統性綜論,研究者們收集9項隨機分派研究,共3,257位小朋友發現:

(1) 媽媽補充益生菌並不能降低小朋友日後被診斷氣管的機率 RR 0.99 (0.81-1.21) I2=0%
(2) 同樣的,也不能降低哮喘 (wheeze) 機率 RR 0.97 (0.87-1.09) I2=0% (9項研究,1,949位小朋友)
(3) 補充益生菌後,小朋友日後發生下呼吸道感染的風險為1.26倍,但未達統計顯著水準

且,絕大多數的研究品質欠佳,主要與沒有完整追蹤有關~

因此研究者們認為,目前證據並不支持懷孕補充益生菌可以預防小朋友氣喘喔!

常常都是這樣,理論→細胞/動物實驗→人體實驗→臨床應用,是很長遠的一條路,"益生菌"與"維他命"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名字取得好~(就一副沒病強身的感覺)

資料來源:BMJ 2013;347:f6471. http://goo.gl/nAjdUz

附註:這項分析中,使用的益生菌包括常見的比非德氏菌與乳酸菌,次組分析中也並沒有看到哪一類的益生菌比較有效,高低劑量比較結果差異不大,斷念~

[無法分類] 研究:YouTube上,有關血壓控制建議的影片,三分之一是誤導的!

$
0
0

現在取得資訊的管道太多,你想要文字圖片訊息,可以上FB,要影片,可以找YouTube...

最近的美國高血壓學會 (ASH) 上有一篇很有趣的小研究,作者們發現,YouTube上,有關血壓控制建議的影片,竟然有三分之一是誤導民眾的!

作者們搜尋YouTube,發現與高血壓有關的影片多達300,000個,研究者們針對400個最多人瀏覽與最相關的影片,接著由兩位醫師評比這些影片,結果發現:

(1) 33%的影片有錯誤誤導 (misleading),包括替代療法,例如針灸、按摩、甚至是大蒜!?還有許多營養補充品

(2) 當然,還是有許多影片是不錯的啦!這些影片絕大多數來自官方或學術組織

所以呢~網路資訊多,還是要維持您的判斷力,另外,選擇可信的資源也很重要喔~

資料來源:BP Advice from Dr YouTube: One-Third of Videos 'Misleading' http://goo.gl/iS5fpH

[臨床藥學] NEJM:Rosuvastatin無助於敗血症引起的成人呼吸窘迫症候群 (ARDS)

$
0
0

傳說中的抗發炎聖物之一,就是statin類藥物,過去有許多觀察性研究或小型隨機分派研究結果顯示,statin類藥物可能有助於敗血症,雖然研究結果不一,但普遍"認為"可能有某些莫名的幫助?

今天NEJM上刊登了一篇想要證明這個理論的研究,這項隨機分派雙盲研究收納:

(1) ARDS接受呼吸器治療
(2) 符合敗血症診斷標準

的重症病人,比較rosuvastatin (40 mg後每天20 mg)與安慰劑,對60天住院死亡率、使用呼吸器天數的影響~

很可惜的,這項研究在期中分析 (一種期中考)時就因為沒有顯著效果而中止,預計收納1000人,但於745人時中止,結果發現:

- 60天住院死亡率無顯著差異 28.5%24.9% (P=0.21)
- 使用呼吸器天數無顯著差異 15.1天與11.0天 (P=0.96)
- 免於器官衰竭天數有"統計上"顯著差異

免於腎衰竭 10.1±5.3天與11.0±4.7天 (P=0.01)
免於肝衰竭 10.8±5.0天與11.8±4.3天 (P=0.003)

資料來源:N Engl J Med. online published on May 18, 2014. http://goo.gl/twXqkh

隨後的主編評論,特別針對同樣刊登於NEJM的另一項simvastatin用於預防中重度COPD急性發作的研究進行討論,主編認為,傳統上以觀察性研究作為日後隨機分派研究的題材,這樣的做法可能值得探討~

也提到最近熱門的"海量資料 (big data)",但似乎...扯遠囉~

根據目前的資料,Statin類藥物使用於敗血症相關的ARDS,並沒有傳說中的好處喔!結案~

[無法分類] JAMA:海量資料 (big data)可以協助醫學研究,但個人隱私...就再說囉...

$
0
0
海量資料 (big data) 這一詞最近非常熱門,是繼"雲端科技"後,另一個熱門的關鍵字

事實上,我們每天都生活習慣,可能都默默的被記錄下來~

有觀海量資料的wiki:海量資料的規模通常是大到無法以人工在合理時間內處理的資訊量~

你今天看了哪些網站?敗了什麼東西?信用卡的消費習慣?喜歡打電話給誰?傳了什麼訊息?所有健康、就診、用藥紀錄,都隨著數位化、網路化而一覽無遺~

這些"海量"的資料,可用於測試許多"假設",例如...

(1) 病人的FB好友人數是否會影響生活型態與對藥物治療得遵從性?

(2) 手機記錄的運動量是否與使用降血脂藥物反應相關?

除非你過著原始人的生活,不用手機,不上網路,不用信用卡,不使用電子病歷...不然...可能沒辦法完全保障你的隱私...

JAMA上昨天刊登一篇文章,告訴我們從哪些資料庫或網站可以收集到這些資料,仔細一看,還真可怕阿~

趕快看看你不知不覺中"提供"了多少資料貢獻給全人類喔~

資料來源:JAMA. Published online May 22, 2014. http://goo.gl/IXeVTw

[臨床藥學] NEJM:囤積癖 (hoarding disorder)是一種精神疾病,應該要接受治療喔!

$
0
0
你的身旁有超級捨不得丟東西,然後不知不覺中,家裡堆了一座阿里山的人嗎?

小心,這可能是囤積癖 (hoarding disorder)喔!

這一期的NEJM上刊登了介紹囤積癖的文章,告訴我們囤積癖是一種精神疾病,應該要接受治療喔!

囤積癖的症頭是:

(1) 他們無法丟棄東西,住家經常堆積成山,即使這些東西他們根本不需要!

(2) 通常有睡眠障礙,因為床也被佔滿了,經常睡在廚房、廁所等可以容身的地方

(3) 他們不願意尋求協助 (不然就不會堆那麼多東西了),且不覺得這樣有什麼問題

NEJM上列出了可能的鑑別診斷,包括

(1) 強迫症 (OCD):但OCD大都是怕髒或是感覺丟了就不完整 (feelings of incompleteness)

(2) 收集癖 (normative collecting):收集癖有主題,經常是很聚焦的,但囤積癖就不是這樣了;收集癖會有系統性的收集方法,但囤積癖專注的是找以及整理,但是囤積癖把東西搬回家之後,就堆著~自然而然就變成一座山了!

其他差別與比較請見附圖~

囤積癖是可以治療的,但最困難的是他們不覺得這麼做有問題,自然而然難以接受治療...治療的方式包括:

- 認知行為治療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例如團體治療、支持團體等
- 藥物治療:我們所熟知的SSRI,但是並沒有太多數據支持其療效



疑!家裡的東西好像越來越多了,然後每一件都捨不得丟ㄟ...難道...

資料來源:N Engl J Med 2014;370:2023-30. http://goo.gl/e1YWHv

[臨床藥學] BMJ: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可能降低胃癌風險,特別是亞州人~

$
0
0
挖!今天天氣真好,玩了一天之後也來補充一些知識吧!

幽門螺旋桿菌 (H. pylori) 可以說是腸胃道最重要的細菌之一,諾貝爾獎得主已經證實這與消化性潰瘍有關...

藥物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的效果約介於80~90%之間,此外,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癌 (gastric cancer) 的關係一直是相關研究的大熱門喔!

最近的BMJ上刊登了一篇系統性綜論,告訴我們以藥物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可能降低胃癌風險...尤其是亞洲人喔~

這項研究收納了6篇隨機分派研究,共6,497位受試者,以藥物根除幽門螺旋桿菌:

(1) 顯著降低胃癌風險 (RR 0.66; 95% CI, 0.46-0.95)
(2) 不同國家預防效果有差,亞洲人的需治人數 (NNT) 為15人,美國女性要多達245人
(3) 並不會影響胃癌死亡或所有原因死亡風險


分析結果如下:



 資料來源:BMJ 2014;348:g3174. http://goo.gl/AVSQrM

提到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癌,當然就要提到陳秀熙老師的研究囉,這項在馬祖進行的研究,利用藥物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發現胃癌風險下降25%、消化性潰瘍降低67.4%、食道炎降低6%...

這項結果也被這篇系統性縱論引用喔!

資料來源:Gut 2013;62:676-82. http://goo.gl/67c0lF

別急著走開,還有常用根除幽門螺旋桿菌藥物整理喔~

[臨床藥學] NEJM: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就看我~幽門螺旋桿菌藥物治療整理

$
0
0
昨天提到最新研究顯示,藥物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可能降低胃癌風險 (這是個好題目喔!)

尤其是收納亞洲人種的研究,NNT只有15人!

分享刊登於NEJM上的幽門螺旋桿菌藥物治療整理~

[表一] 標準起始治療,包括目前最常用的三合一療法,以及根除機率更高的接續療法 (sequential therapy)

[表二] 起始治療失敗後的第二線治療




附註:PPIs類藥物的"療癒劑量" (healing dose)
- Esomeprazole 20 mg PO BID (或40 mg QD)
- Pantoprazole 40 mg PO BID
- Lansoprazole 30 mg PO BID

資料來源:N Engl J Med 2010;362:1597-604. http://goo.gl/JmWtkW

2014/5/25 更新:補充由台灣大學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專家們進行的研究,針對台灣地區居民,接續療法根除率高達9成喔!

http://www.ncbi.nlm.nih.gov/m/pubmed/23158886/

[瞎扯蛋] Lancet:重金屬搖滾雙面人請小心硬膜下顱內出血~

$
0
0
嚇!重金屬搖滾雙面人出現了!

今天的Lancet上刊登了一篇病例報告,一名男性,參加重金屬搖滾演奏會後,持續性頭痛,頭部電腦斷層掃瞄一看,不得了了,竟然是硬膜下顱內血腫 (subdural haematoma)!

沒想到重金屬搖滾的劇烈搖頭 (headbanging),除了可能造成顱內血腫外,還可能造成頸動脈剝離 (carotid artery dissection)、骨折 (odontoid fracture)


這位病人的腦部電腦斷層長這樣:



這...難怪我桌上的搖頭娃娃搖到頭都掉下來了..我嚴重懷疑這位病人...根本是撞到前面人的頭啊!


資料來源:http://goo.gl/GQEfbl

[EBM] 利益衝突或廠商贊助的研究應該納入評讀內容嗎?

$
0
0

這篇研究是廠商贊助的,可能有"bias"

幾乎每次的期刊討論都會聽到這句話,利益衝突 (conflict of interest) 與經費來源 (source of funding)是項原罪嗎?

昨天參加了醫策會舉辦的文獻查證競賽,也有專家提出這樣的看法~

剛好,去年底,被視為實證醫學重鎮的考科藍 (Cochrane) 專家們也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激烈的討論...

他們討論的主題是:應該把經費來源放到偏誤風險工具 (risk of bias tool)中嗎?

專家們提出了正反兩極的看法:

認為的,理由是:

(1) 目前的工具不足以偵測經費來源可能造成的問題

資料來源:Industry sponsorship and research outcom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2;12:MR000033. http://goo.gl/fpchpr

(2) 即使所有研究都是廠商贊助的,研究結果仍然可能因為"誰贊助的"而有差異

認為不要的,理由是:

(1) 廠商贊助或有利益衝突就列為"偏誤風險 (可能有問題)"太過果斷

(2) 廠商贊助或利益衝突可能產生的偏誤,例如偵測偏誤 (detection bias)仍可以偏誤風險工具中偵測,更何況,工具中還有"其他偏誤 (other biases)"這一項

您在閱讀 (或評讀)期刊時,會將誰贊助的?跟是否有利益衝突列入是否相信的重要依據嗎?

附註:目前為止,考科藍偏誤風險工具尚未納入經費來源作為可能的偏誤風險

考科藍專家贊成意見:http://goo.gl/pSqWPh

考科藍專家反對意見:http://goo.gl/Hbmoh5

[EBM] 競賽必看!那些年,我們在醫必厭競賽中常犯的10個錯誤!

$
0
0

又到了醫必厭 (EBM)競賽的考季,分享一下你我都會犯的醫必厭競賽10個錯誤

錯一:花太多時間介紹豐功偉業

雖然豐功偉業不計分,也是官方要求的 (目的在於讓大家喘口氣),但過多的豐功偉業...也沒有用啊!

錯二:「PICO」中的"O (outcome)"永遠都是死亡率

"O"有很多種,可以是死亡率/存活率、臨床事件、生活品質等等,不是只有一個"死"字可形容阿
...

錯三:治療、預後、診斷、病因型問題搞不清楚

Dabigatran用於預防心房顫動引起的中風會部會增加腸胃道出血風險?

這是治療?預後?病因?型問題

錯四:誤用錯用了神聖的金字塔

每個人的簡配,實證金字塔,到底要從上而下?還是從下而上?還是根本沒有方向可言?這個金字塔到底對檢索的效率有什麼影響?還是只要擺著就代表加分?

如果搞不清楚,建議別用了阿!神聖的金字塔留在教科書上就好囉~

錯五:誤以為用比較多的資料庫就完勝

常常聽到,我們查了A資料庫、B資料庫、C資料庫、D資料庫、E資料庫,誤以為資料庫就贏了!或是用了某個資料庫就完勝!事實上根本不是阿!

在C資料沒找到,D資料庫不符合,E資料庫找到的沒時間看,充其量只是代表"效率不彰"啊!

選擇該用的,有充分的理由,得到合適且有效率的結果,不是更好嗎?

錯六:評讀工具就是一切

有用的都知道,評讀工具 (apprasial tool)只是基本,常常有問題看不出來~導致幾乎每個人評出來都"Yes""Yes",但最後在結論時,卻又非常心虛 (怪怪的~)

錯七:像文章般的關鍵字

又一過於不及,要的是"適當的"關鍵字,而非"誇張的"關鍵字,實證臨床執業上不會用的,就不應該出現~

您會在檢索引擎裡面"手動"輸入這些關鍵字嗎?

Dabigatran[tiab] OR desirudin[tiab] OR edoxaban[tiab] OR rivaroxaban[tiab] OR apixaban[tiab] OR betrixaban[tiab] OR YM150[tiab] OR razaxaban[tiab] OR "dabigatran etexilate"[Supplementary Concept] OR "desirudin"[Supplementary Concept] OR "edoxaban"[Supplementary Concept] OR "rivaroxaban"[Supplementary Concept] OR "apixaban"[Supplementary Concept] OR "betrixaban"[Supplementary Concept] OR "razaxaban hydrochloride"[Supplementary Concept] OR "factor Xa, Glu-Gly-Arg-"[Supplementary Concept] OR "KFA1411"[Supplementary Concept]

不會吧!(會我也不相信)

錯八:證據等級只是虛晃一招

邏輯是:挑選較能解決問題的文獻→嚴格評讀→決定證據等級 (LOE)→決定建議強度 (SOR)

但常常看到,證據等級超高,最後又不建議,或是證據等級很差,最後又說應該做,然後醫療團隊會細心的照顧您 (病人)

這...

錯九:生命是無價的!

凡事都有代價,運動也要有器材 (總要有雙鞋吧!)、也可能受傷,沒有哪一項介入措施是完全不用代價的,在評估成本效益時,不能救了一命就是無價啊!

錯十:不疾不徐有時候才是最恐怖的

雖然我們都知道穩重、不疾不徐的演講是很好的典範,但,講不完的時候,打分數的評審們,比台上的參賽者還緊張啊!請配速一下,評估一下每個部份大約要花多少時間,才是比較保險的做法~

這些錯,我也犯了不少阿~

[重症醫學] JAMA:創傷性腦損傷,紅血球生成素、輸血對預後沒有幫助

$
0
0
創傷性腦損傷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 後常常有貧血的問題...

說到貧血也真奇怪,幾乎沒有一個研究顯示用藥物或是輸血增加血紅素是有幫助的...

但是看到那個數字越來越低,心裡就不開心!

今天的JAMA上刊登了一篇階層性隨機分派研究 (factorial randomized trial),研究們想要看TBI後,以紅血球生成素,或輸血,會改善病人預後嗎?

答案如同其他研究一樣,沒有!

兩種紅血球生成素療程與安慰劑相比,對神經功能預後 (Glasgow Outcome Scale) 並沒有顯著影響...



而輸血閾值 (10 g/dL或7 g/dL),對神經功能預後同樣沒有顯著影響,但較高的輸血閾值,栓塞風險較高 (增加13.7%風險,NNH 7人)...

TBI後使用紅血球生成素在咱們這裡 (突然怪腔) 應該是不太可能。但在一次證明人類對貧血的忍耐程度超乎我們的想像,光治療那個數字,是在自我安慰阿!

資料來源:JAMA. 2014;312:36-47. http://goo.gl/cGa3n1

[醫療App] 別再用內建瀏覽器檢索PubMed囉!試試看免費的PubMed On Tap吧!

$
0
0

你曾經有用內建瀏覽器檢索PubMed的痛苦經驗嗎?雖然PubMed mobile可解決部分問題,但功能太過於陽春常為人詬病~

試試看這款App吧,PubMed On Tap,除了基本的檢索功能外,結合PubMed Central的全文服務,可以取得許多期刊全文喔!

別再用瀏覽器檢索了啦!

iTunes下載連結:http://goo.gl/VomdQw

[臨床藥學] C型肝炎治療新藥大整理 2014年版

$
0
0
C型病毒肝炎 (Viral hepatitis C),傳統上使用干擾素 (interferon) 與抗病毒藥物 (ribavirin)治療~

但,不與時俱進怎麼可以呢?陸續有許多新藥發展中,您知道幾種呢?

快看BMJ上精心整理的C肝治療藥物整理表吧!是時候更新了!別再只有干擾素了~


圖一:C型肝炎病毒的一生 (Life cycle of hepatitis C)


HCV與肝細胞 (hepatocyte) 上的共受體互動,讓病毒以細胞內嗜 (endocytosis)的方式進入肝細胞,接著就是喧賓奪主地利用宿主細胞的配備,開始大量複製並釋放病毒了!

圖二:C型肝炎病毒的基因體、蛋白產物與相關標的藥物 (HCV genome, protein products and inhibitors)

HCV的基因體可解碼出三種結構性蛋白 (左邊)與七種非結構性蛋白 (右邊),目前研發中的抗病毒藥物主要對抗NS3、NS4A、NS5A、NS5B等等非結構蛋白

圖三:臨床使用或正在研究中的C型肝炎治療藥物 (Newer hepatitis C agents)

目前已經核准上市的包括:

NS3/4A蛋白酶抑制劑:telaprevir、boceprevir、simeprevir
NS5B抑制劑:sofosbuvir

資料來源:BMJ 2014;349:g3308. http://goo.gl/5H27Hz (免費下載全文)

[EBM] 讀者指引:評讀工具中的"結果精確嗎?"該如何判斷?

$
0
0
小編長久以來的經驗,絕大多數醫必厭 (EBM) 朋友不知道怎麼判斷評讀工具 (critical apprasial tool)中的"結果精確嗎 (How Precise Are the Results)?"

評讀文獻時,主要要看的就是偏誤 (bias = 系統性的誤差)隨機誤差 (random error)兩檔事~

隨機誤差隨著樣本數目變大而減少,因此,在臨床研究中 (包括隨機分派研究或綜合分析),隨機誤差通常以"信賴區間 (confidence interval)"描述

結果精確嗎?的標準是=

"透過研究結果的信賴區間上下限,考量如果上下限為事實時,會如何建議病人?"

因此,如果上下限在會建議病人接受這項介入時,那前提必須是結果精確的,反之,則是不精確 (所以不建議)

舉個例子來說:

非心臟手術前使用乙型阻斷劑 (beta-blocker)研究結果如下:




在非致命性心肌梗塞 (nonfatal myocardial infarction)部分,每1000位病人,會減少14位發生這件事情,其信賴區間介為減少6位到減少20位

代表如果為真,最少減少6位最多減少20位

此時,臨床醫師必須考量這樣的效益大小,我會建議病人接受這項介入嗎?或以經驗,病人會接受這樣的介入嗎?

當然,這個判斷是"主觀的 (subjective)",考量的是價值 (values) 與偏好 (preferences)~

可是,臨床決策 (clinical decision making)就是"權衡 (trade-off)"好壞處、考量價值、偏好的結果,佐以研究證據,才能做出"客觀環境下的主觀判斷"~

再看死亡 (death)或中風 (stroke)風險,使用乙型阻斷劑,可能從不影響風險 (信賴區間為0)到增加風險,因此,臨床醫師或病人們應該不會接受可能增加風險這回事,所以對於這樣的信賴區間,不影響風險到增加風險的決策可能不同,因此判斷為不精確 (imprecision)

這樣在判斷上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吧!

資料來源:JAMA. 2014;312(2):171-179. http://goo.gl/DxTaZU
Viewing all 63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