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NEJS
Viewing all 63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臨床藥學] 抗凝血藥品轉換建議 (Conversion Guide of Vitamin K-dependent Anticoagulants AND NOACs)

$
0
0
抗凝血藥品 (anticoagulants) 不論機轉、不論廠牌,都是高警訊藥品,只要稍微不小心,帶來的副作用 (出血) 可能遠大於好處。

臨床上,太多狀況會讓這些藥品互相轉換,此時,必須同時考慮藥品的藥物動力學,例如排除半衰期、腎臟排除比例,也必須考量藥效動力學,包括藥品起始作用需要多久?

簡單說,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我們看到這樣的需求,參考許多資料製作了這一張「抗凝血藥品轉來轉去轉到頭暈轉換表」(常念可保健康)。

“使用前請詳細閱讀使用說明書”

問:左邊、上方的欄位怎麼看?

左邊的「欄 (column)」「從」轉換為「列 (row)」「到」,例如從注射型抗凝血藥品 (parenteral anticoagulants)轉換為Warfarin,需要併用到INR達標。

問:停藥到下次給藥,是什麼意思?

以Apixaban BID (每天兩次) 為例,Apixaban轉換為Enoxaparin (LMWH) 時,Apixaban停藥後,須等到原訂下一次給藥時,才能使用Enoxaparin。

問:資料來源是?

包括藥品資料庫 (Lexi-comp Drug Information)、藥品仿單 (DailyMed)、EHRA Practical Guide on the use of new oral anticoagulants (NOAC) in patients with NVAF

結語:轉來轉去很重要,頭暈之外千萬小心!

[臨床藥學] IDSA 2016最新版麴菌病治療指引 (IDSA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spergillosis 2016)

$
0
0

麴菌 (Aspergillus) 是免疫功能不全病人最致命的感染症之一,例如器官移植必須使用免疫抑制劑、感染HIV、骨髓移植病人等等。

北美感染症醫學會 (IDSA)是感染症權威組織,最近更新了2016年最新版麴菌病診斷、預防及治療指引,我們摘錄部分您不可不知的重點分享。

"侵入型肺部麴菌病 (IPA) 治療建議"


很顯然且不意外,Voriconazole (Vfend)是首選治療藥品,除了對麴菌有很好的體外活性外,副作用也比古老的Amphotericin B輕微,登上盟主寶座。

替代治療包括Liposomal AmB、Isavuconazole等,但不推"單獨使用"Echinocandin喔!

治療"至少"需要6~12週,且須視治療結果、免疫抑制時間長短等因素決定是否延長。

"不同部位的麴菌病,治療方法不同喔!"


肺部以外的麴菌感染,非常不容易治療,必須針對感染部位,甚至是感染來源評估後決定最佳治療策略,甚至須要外科介入處理。

腹膜炎 (peritonitis) 為例,須要腎臟科醫師介入更換腹膜透析導管、並使用抗黴菌藥品。

腸胃道感染,例如肝臟,甚至需要照會外科介入,預防可能的併發症 (出血、穿孔等)。

資料來源:

Executive Summary: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spergillosis: 2016 Update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精簡版,不會眼睛脫窗)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spergillosis: 2016 Update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完整版,會眼睛脫窗)

[重症醫學] 其實你得了加護病房衰竭症候群 (Burnout Syndrome in Critical Care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
0
0

“X的!不是才剛評鑑完,怎麼又來一個?”

“快下班了,又入new pat!”

“我下個月的班表,怎麼那麼精彩?”

哎...(嘆氣),醫療人員真的不如一般人想像,真的像韓劇那麼浪漫、那麼帥嗎?


▲有這麼詩情畫意?兩小無猜?你想太多囉!

“美國重症醫學會、胸腔醫學會聯名疾呼”

是什麼事情讓兩大醫學會卯起來聯名大喊,請重視「加護病房衰竭症候群 (burnout syndrome, BOS)」

當然是已經有太多奉獻在世界上死亡風險最高場所的醫療人員們,已經快不行了!

許多危險因子,讓醫療人員暴露在BOS的風險中,包括:

個性:自我要求高,工作生活不平衡 (當然絕大多數是偏向工作)、睡眠失調。

職場:工作量大、失控的工作環境 (不是每個人都聽你的)、缺乏甚至根本沒有回饋 (不被告就不錯了)。

其中,護理與醫師對職場「感到痛苦」的點不一樣,當然因為權利義務也有所不同,但同樣是易受傷害族群。

生命無常的壓力:雖然久了可能會「痲痹」,但不可否認的,誰不想每天打扮票漂亮亮坐在那邊滑手機,誰希望每天一上班面對的就是腸胃道出血、癲癇發作,還要管家屬的一堆無理要求。

“研究顯示,三成以上加護病房護理人員有BOS症狀”

護理師們一定覺得奇怪,奇怪的點是「有這麼低嗎?」

先別急著寫Email給我們,根據多項研究結果,約有三成的加護病房護理人員有BOS症狀,其中,最常見的症狀是「情感性耗竭」。

“真的是累癱了,眼睛一閉,一開,又是一個班”

“那個病人,我盡力了,我真的救不回來”

“下班了,但還有紀錄要寫,明天的N2報告怎麼辦?”


▲這些是加護病房衰竭症候群 (BOS) 常見的病徵或症狀,你符合多少個呢?

除了護理人員外,研究顯示,臨床醫師最希望的「人力」,沒有人力,就要多值班,加護病房不像便利商店,說打烊就打烊,絕對的人力需求,跟絕對不夠的人力供給,造成加護病房醫師的長期過勞。

“思考就像是灘死水一樣,只能用醫療常規、SOP照顧病人”

曾有研究報導,高達45%的加護病房醫師有嚴重的BOS症狀,這個數字聽起來嚇人,但絕對是冰山的一角。

“可行的預防之道都不可行”

美國胸腔醫學會、美國重症醫學會的專家們,在聲明中提到幾個可行的預防之道,包括:

促進健康的工作環境、讓加護病房醫療人員自行排班、限制最長連續工作時數 (一例一休?)、支持團體 (這一招醫療人員常用,沒想到用到自己身上)、訓練團隊溝通技巧 (該不會是TRM吧),其他方法都是自己訓練,包括靜坐、時間管理、放鬆技巧等。

怎麼沒有人想要徹底地改善醫療環境啊!總是見招拆招的品管手法!不可行!

請檢視一下,您是否也有「加護病房衰竭症候群」,有多少醫療人員可以衰竭?有多少病人等著這些即將衰竭的醫療人員協助,總不能病床留給自己吧!

請正視「加護病房衰竭症候群」

[臨床藥學] 癌症免疫療法副作用處理建議 (Treatment of the Immune-Related Adverse Effects of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
0
0

癌症的免疫療法 (immuno-therapy) 是近年來很熱門的治療選項之一,有別於傳統細胞毒性或是標靶治療,免疫療法希望透過自己的免疫系統,攻擊該死的腫瘤細胞。

"與坊間的免疫療法不同,目前主流為檢查哨抑制劑"

與坊間未經許可的"抽出來活化再打回去"的免疫療法不同,這裡提到的是經官方核可使用的檢查哨抑制劑 (checkpoint inhibitors) 喔。

淋巴T細胞是這場作戰的主要關鍵人物,他可以辨識癌症細胞,並且攻擊他,但癌症細胞也不是吃素的,能夠存活下來自然有兩把刷子。


▲淋巴組織中,抗原表現細胞 (APC) 與T細胞的對話,CTLA-4會抑制T細胞活化。

CTLA-4會阻擾T細胞的活化,因此,利用CTLA-4單株抗體 (monocloncal antibody) 可以有效逆轉這個問題,別來打擾T細胞。


▲週邊組織中,第二個程咬金是PD-1與PD-L1/L2。

腫瘤細胞絕對不是吃素的,腫瘤細胞上的PD-L1/L2會與PD-1結合,再次抑制T細胞的活性,同樣的,如果我們可以打破這個機轉,就可以讓T細胞重生。

利用PD-L1或PD-1的單株抗體,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檢查哨抑制劑作用廣泛,但不是所有癌症都有效"

目前經美國FDA核准的檢查哨抑制劑,多核准用於"黑色素瘤""治療失敗的後期非小細胞肺癌""使用血管新生抑制劑失敗的腎小細胞癌"與特定血液腫瘤等。

看起來用途十分廣泛,畢竟利用自己的免疫系統,只要辨認的出來,腫瘤細胞上表現同樣的機轉 (PD-L1、PD-1)"應該"都有機會。

但,有一好沒兩好,小時候偷葡萄,長大偷牽牛 (台語)。

編按:我們也不知道上面那句話到底與這何關

檢查哨抑制劑仍然有許多與免疫反應有關的副作用,且,並不好處理。

"檢查哨抑制劑的免疫相關副作用,源自於不平衡"

根據研究,PD-1抑制劑 (例如nivolumab) 的免疫相關副作用發生率低於CTLA-4抑制劑 (例如ipilimumab),當然,兩者併用於治療黑色素瘤時,免疫相關副作用發生率更高。

以嚴重度第三、四的治療相關副作用發生率:

nivolumab 16%
ipilimumab 27%
nivolumab + ipilimumab 55%

研究中常觀察到的免疫相關副作用包括"皮疹 (rash)""肝炎 (hepatitis)""腹瀉/腸炎 (diarrhea/colitis)""肺炎 (pneumonitis)"等。


▲檢查哨抑制劑引起的免疫相關副作用處理建議 (最新版)

因為這類副作用與過度免疫反應有關,嚴重時甚至可能使用免疫抑制劑 (例如mycophenolate mofetil)、cyclophosphamide等。

罕見的免疫相關副作用包括胰臟炎 (pancreatitis)、血液毒性,例如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AIHA) 等。

雖然在停藥後大都會逐漸好轉,但嚴重時可能必須使用類固醇 (prednisone 1 mg/kg QD 或相等劑量類固醇) 治療。

也曾報告過神經毒性,例如感覺性神經病變或感覺異常,甚至有無菌性腦膜炎 (aseptic meningitis)類重症肌無力症 (myasthenia gravis–like syndrome),或是GBS (Guillain-Barré syndrome) 等。

這些免疫相關的副作用值得大家的注意。

結語:以己之矛攻腫瘤之盾,須注意免疫相關副作用

[臨床藥學] 影響駕駛能力的藥品 (Drugs and Driving)

$
0
0
現代人,每天行動都要交通工具,不論您是開汽車、騎機車、開捷運、開飛機,只要接觸到交通工具,最重要的就是"駕駛能力"

除了三寶之外,您可能要注意的是"第四寶",就是"藥駕寶"(不是藥價差)。

"在英國,吃這些藥品上路,可能有期徒刑6個月"

在英國與威爾斯,即使領有合法處方,使用這些藥品上路,且影響駕駛能力,或未影響能力,但血中濃度超標,都是"非法的"。

這些藥品或毒品,都可能顯著影響駕駛能力,讓你變成"藥駕寶"。

包括,鎮靜安眠藥品 (尤其是長效肌肉鬆弛效果較強的)、中樞神經興奮藥品 (selegiline雖然不是安非他命類,但它會抑制代謝安非他命的酵素)、鴉片類藥品

英國政府也訂定了這些藥品的血中濃度上限,一旦超標就等著法院見了,相較於台灣拼命抓酒駕,仍有一段差距。

之前曾有高鐵駕駛因為服用安眠藥導致昏昏欲睡的個案,雖然沒有發生重大意外,但再不正視這個問題,最後一定又是發生了再檢討的老梗。

英國政府針對"藥駕寶",訂出的罰則是:

(1) 吊扣駕照一年。
(2) 罰款無上限。
(3) 最高可能入監服刑六個月。
(4) 留有犯罪紀錄。

值得注意的:

每天數百萬輛交通工具,有多少駕駛是前一天晚上吃了長效安眠藥品,第二天早上還昏昏欲睡、肌肉無力的上路?

這個問題絕對不輸給酒駕。

結語:不要只怕馬路三寶,藥駕寶才是最可怕的。

資料來源:Drugs and driving: the law

[實證醫學] 文獻評讀工具CASP、CEBM、Cochrane RoB大亂鬥 (Comparison of Critical Appraisal Tools)

$
0
0

▲常用RCT文獻評讀工具大比較,您喜歡用哪一種呢?

實證醫學 (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是講究臨床問題研究證據病人偏好臨床經驗的科學。

如果要以實證醫學手法,解決臨床問題,檢索目前最佳證據後,接下來該做的事情是"嚴格評讀 (critical appraisal)"

評讀與閱讀不同,評讀是

"有限的時間內,應用評讀工具,檢視文獻的效度與效益"

說到評讀工具 (critical appraisal tool, CAT),可謂百家爭鳴,我們秉持著"誰不入地獄我入地獄"的核心價值,比較這些評讀工具的差異。

說在前頭,沒有哪一種評讀工具是最好的,只有用的最上手的評讀工具。

"CASP、Oxford CEBM與Cochrane RoB工具大比較"



▲請跟圖一一起看,CASP、Oxford CEBM、Cochrane Risk of Bias tool大比較。

CASP是"Critical Appraisal Skills Programme"的縮寫,基本上已經跟英國牛津大學實證醫學中心 (Oxford CEBM) 同步了,兩者所推出的文獻評讀工具,是大同小異的。

CASP官網 在這裡

Oxford CEBM官網 在這裡

在台灣,市占率最高的還是以CASP與Oxford CEBM推出的CAT為主,原因無他簡單、好用,教材裡都用這個"

"Cochrane RoB Tool涵蓋面向更廣"

不瞞您說,以RCT (隨機分派研究) 來說,小編 (或稱該編、那編、少來亂編) 推的是"Cochrane RoB Tool",原因是:

(1) 應該評估的是"偏誤風險 (risk of bias)"而不是"偏誤 (bias)"。

事實上,我們幾乎沒有辦法"預測"偏誤 (bias) 對結果的影響,例如,沒有隨機分派,或隨機分派不落實,可能犯了"選擇性偏誤 (selection bias)",但對結果的影響是什麼? 老實說,我們並不知道。

所以,應該評估的是"偏誤風險"

(2) 針對研究設計、執行過程的每一種偏誤風險,涵蓋範圍更廣。



▲Cochrane Risk of Bias Tool是根據研究設計、執行可能發生的偏誤設計,滴水不漏。

從收納受試者,到最後文獻發表,可能發生的問題包括選擇性偏誤 (selection bias)表現性偏誤 (performance bias)偵測性偏誤 (detection bias)削弱性偏誤 (attrition bias)報告性偏誤 (reporting bias)與其他偏誤。

以下讀物 (不是毒物) 建議參考:

EBM專欄:你有遇過提早結束的臨床研究嗎?告訴你研究提早結束會有什麼問題!

EBM專欄:選擇性偏誤與分派偏誤

EBM專欄:到底什麼是分派隱匿

不管什麼評讀工具,我們要找的都是"偏誤 (bias)",偏誤是一種"系統性錯誤 (systematic error)"。

CASP與Oxford CEBM對於"分派隱匿 (allocation concealment)"與"隨機分派順序 (sequence generation)"並沒有分開。

附註:CASP與Oxford CEBM CAT是在說明欄中描述應檢視是否分派隱匿。

有隨機分派不等於隨機分派順序客觀,也不等於有分派隱匿

結語:評讀隨機分派研究時,是時候選擇Cochrane RoB Tool了

[重症醫學] 呼吸器組合式照護中誰才有幫助 (Associations Between Ventilator Bundle Components and Outcomes)

$
0
0

自從狂推猛推"組合式照護 (bundle care)"後,各式各樣的"bundle"如雨後春筍,不管是:

"呼吸器組合式照護 (ventilator bundle)"

"敗血症組合式照護 (sepsis bundle)"

"中央靜脈導管組合式照護 (CVP bundle)"

各式各樣只要兜的起來的,都可以床頭吵,床尾自動合體。

"呼吸器組合式照護中不是每一項都有幫助"

就跟運動比賽一樣,把身懷絕技球技精湛的隊員全部放在一起,立刻被淘汰。根據美國一項回溯性分析顯示,呼吸器組合照護中不是每一項都有幫助的。

廣為流傳的呼吸器組合照護包括:

抬高床頭、中斷使用鎮靜安眠藥品、自發性呼吸試驗 (SBT)、預防靜脈血栓、預防壓力性潰瘍、以chlorhexidine gluconate口腔照護。

分析5,539位使用呼吸器重症病人資料後發現,中斷使用鎮靜安眠藥品與較快的拔管時間、較低的呼吸器死亡風險有關 (不意外)。

但現在每個加護病房都用來洗刷刷的chlorhexidine gluconate口腔照護,則反而與較高的呼吸器死亡風險有關

這件事情,我們之前也曾報導過

BMJ:以CHLORHEXIDINE漱口可能增加重症病人死亡風險


除此之外,預防壓力性潰瘍也與可能的VAP風險增加7.69倍有關,壓力性潰瘍的預防一直是有爭議的一項。

說他是雙面刃 (two-edged sword)絕對沒錯,雖然可以有效減少壓力性潰瘍、上消化道出血風險,但也可能因此增加呼吸器相關肺炎風險。

在這項分析中,觀察到與理論相符的現象。

當然,凡研究必有限制,回溯性分析的限制包括就不是前瞻性的,沒有考慮組合式照護之間的愛恨情仇也是另外一個缺憾。

結語:狂推猛推之前應詳細檢視證據,狂推猛推後也應收集資訊。

資料來源:Associations Between Ventilator Bundle Components and Outcomes.

[臨床藥學] 破傷風疫苗與免疫球蛋白施打建議 (Tetanus Prophylaxis with Tetanus toxoid AND Immune Globulin)

$
0
0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在江湖上,難免會挨刀,不小心有了一個傷口,除了一般的傷口處理外,你一定有一個疑問:

"我該衝到醫院 (或診所) 打破傷風疫苗嗎?"

破傷風 (tetanus)是由破傷風桿菌 (C. tetani) 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會造成肌肉僵直,形成著名的"角弓反張 (opisthotonus)"或臉部肌肉僵硬。

到底該不該打破傷風疫苗呢?跟免疫球蛋白有什麼不同?什麼時候打疫苗?什麼時候打免疫球蛋白?


根據疾管署破傷風傷口預防處理措施原則 (其他資料庫、美國ACIP、美國CDC的建議也都類似),請先端詳傷口,如果是小且乾淨的傷口 (不確定時請務必交由醫療專業人員判斷)。

不確定免疫情形,或未完整接種含破傷風類毒素成分疫苗,則須接種含類毒素疫苗

完整接種 (含破傷風類毒素疫苗),則不需注射含類毒素疫苗,也不需免疫球蛋白

如果傷口較大且受汙染,不確定免疫情形或未完整接種疫苗,則同時要接種疫苗及施打免疫球蛋白。

要注意的是,如果最後一次接種含破傷風類毒素疫苗時間超過10年則須追加 (較大且受汙染傷口是5年須追加)。

資料來源:受傷後傷口之預防破傷風處理措施原則

"疫苗是主動免疫、免疫球蛋白是被動免疫"


▲疫苗是主動免疫,免疫球蛋白是被動免疫喔,別傻傻搞不清楚。

破傷風疫苗包括:

Tdap = tetanus toxoid-reduced diphtheria toxoid-acellular pertussis 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疫苗



TT = tetanus toxoid 破傷風類毒素

都是含破傷風類毒素成分的疫苗,而破傷風免疫球蛋白

TIG = tetanus immune globulin 破傷風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用於暴露後預防及治療劑量差異甚大"

一旦確診破傷風,需要的是"治療劑量"的破傷風免疫球蛋白,劑量為3000~6000單位"暴露後預防劑量"250~500單位肌肉注射。

劑量差異非常大,請務必注意喔!

資料來源:疾管署破傷風處理原則

[重症醫學] 輸注血小板治療抗血小板藥品引起的腦出血 (Platelet Transfusion After ICH associated with Antiplatelet Therapy)

$
0
0
▲這個問題應該在你心中迴盪已久,看似合理的做法,真的有幫助嗎?

藥品引起的出血性腦中風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並不罕見,最常引起的藥品當然是與凝血或血小板功能相關的藥品,包括:

抗血小板藥品 (antiplatelwet agents):Aspirin、Clopidogrel、Ticagrelor、Dipyridamole等。

抗凝血藥品 (anticoagulants):Warfarin、Apixban、Rivaroxaban、Dabigatran等。

根據美國心臟醫學會出血性腦中風治療建議,因為使用抗血小板藥品引起的腦出血,以輸注血小板逆轉這些藥品的作用,建議是"不確定 (uncertain)"


▲美國心臟醫學會 (AHA) 2015年出血性腦中風治療建議。

除了抗血小板藥品外,抗凝血藥品的建議比較明確。

"研究顯示,輸注血小板對抗血小板藥品引起的出血性中風沒有好處"

意外吧!根據刊登在Lancet上的一篇隨機分派研究結果,因為抗血小板藥品引起的出血性中風,輸注血小板,相較於傳統照護 (就是沒有輸注血小板),不論在短期死亡風險、神經功能恢復等,結果並不優


▲神經功能指數 (mRS) 分數在4~6分 (中重度依賴),輸注血小板組高達72%,相較於沒有輸注組的56%。

短期死亡風險 (3個月),並無顯著差異,但神經功能恢復上,輸注血小板組反而更糟,且是顯著的更糟,更不用說其他因為輸注引起的不良反應。

這項研究結果並不支持,針對因為血小板藥品引起的出血性中風,輸注血小板來快速逆轉抗血小板藥品的作用。

在這項研究中,絕大多數使用的藥品是Aspirin,"這裡"常用的Clopidogrel或Aspirin/Clopidogrel比例不高,則是另外一點須要注意的。

結語:看似合理但不一定可行,改變執業行為先從證據開始。

資料來源: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資料來源:Platelet transfusion versus standard care after acute stroke due to spontaneous cerebral haemorrhage associated with antiplatelet therapy (PATCH): a randomised, open label, phase 3 trial


[實證醫學] 如何以GRADE評比網絡統合分析 (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Evidence of a Network Meta-Analysis with GRADE)

$
0
0

▲GRADE是一種透明檢視證據的方法,他可以用於評比系統性綜論與製作指引統合證據。

GRADE (Th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是由一群流行病學、實證醫學、醫學統計專家,經過長久演變而來的「證據品質評比系統」

他們的目的是希望提供一個透明且完整的架構,供研究者、臨床工作者,瞭解證據的品質,並在考量「好處、風險」、「證據品質」、「病人偏好」與「費用資源」後,做出「建議強度」。

有關GRADE,請參考:http://www.gradeworkinggroup.org

GRADE的做法是是看某個臨床問題的「整體證據」,並非鎖定特定一篇文獻,因為這樣可能是偏頗的,且不透明 (那其他證據品質可能更佳或結果不一的文獻該怎麼辦)。

時下流行的「網絡統合分析 (network meta-analysis, NMA)」是一種可以統合直接比較 (direct comparison)間接比較 (indirect comparison) 「分析方法」

以下我們試著比較正規版的GRADE以及應用在NMA的差異。

“NMA的核心假設是「可轉換性 (transitivity)」及「一致性 (coherence)」”

適用於NMA版的GRADE,與正規版的,最大的差異在於重視可轉換性 (transitivity) 一致性 (coherence)

▲應用於NMA的GRADE,同樣考慮偏誤風險、間接性、不一致性、結果精確性及發表性偏誤,五大扣分項目。

先幫各位複習一次GRADE的證據品質 (quality of evidence)分為:高 (high)、中  (moderate)、低 (low) 與非常低 (very low)。

如果收集到的證據為隨機分派對照研究,則證據品質從「高」開始扣分,觀察性研究,則從「中」開始扣分。

編按:所以沒有NMA視為觀察性研究,從「中」等證據開始扣分的說法喔 (確定)。

偏誤風險 (risk of bias) 部分,NMA版需要計算「貢獻度矩陣 (contribution matrix)」計算每項比較在整體網絡中的「份量」

再根據份量及偏誤風險 (以Cochrane RoB工具評比) 計算出要不要扣分。

間接性 (indirectness),常規版要檢視「對象 (population/patient)」「介入 (intervention)」「結果 (outcome)」的直接與間接性,在NMA版也是,但多加了「可轉換性 (transitivity)」的評估。

但這項評估方法仍在發展中,需要檢視整體證據中,各項比較配對,可能影響結果的因子是否均勻分布。

“就像一杯奶茶一樣,如果加入的牛奶影響了風味,那他也應該均勻”

不一致性 (inconsistency),常規版看的是研究及異質性 (heterogeneity) 分析,也就是老掉牙的Cochrane Q及I2 score。

但在NMA版,除了傳統配對比較的異質性外,更重視「直接、間接比較的一致性」

編按:有時候稱為「consistency」有時候稱為「coherence」。

目前有許多方法可以比較直接及間接結果一致性,包括「node splitting method」「design-by-treatment test」等。

但統計不是今天的重點,也不是我們的強項,所以請容許跳過囉!

結果精確性 (precision),或不精確性 (imprecision),常規版鎖定「95%信賴區間」及「樣本數目」,NMA版則建議檢視各項比較的「95%信賴區間」。

發表性偏誤 (publication bias) 或稱小研究效應 (small study effect),實證醫學的專家們非常聰明,醫療決策要站在實證的肩膀上,必須沒有偏頗!

小型的、結果負面的研究,經常沒有被發表,這會造成證據的缺失,你所看到的可能是冰山的一小角。

“必須站在完整的證據,冰山的一角只是片面”

常規版GRADE建議檢視漏斗圖 (funnel plot) 及迴歸法 (最常聽到的是Egger test),檢視發表性偏誤的可能性,配合檢索深度。

在NMA版則是以「比較校正型漏斗圖 (comparison-adjusted funnel plot)」,可以同時呈現同一個結果的直接、間接比較分佈情形。

綜合以上五項扣分項目,我們已經完成NMA版GRADE的評比,最後根據扣分,就可以決定NMA整體證據的品質了!(撒花)

到此,該編們已疲累,如果有需求,請至粉專留言,再評估是否要實例說明 (需養精蓄銳)



結語 (疲倦版):實證醫學需不斷精進、呼口號的時代應該過去

[實證醫學] 輪狀病毒疫苗有效嗎? 會增加腸套疊風險嗎? (Efficacy and Harms of Rotavirus Vaccines)

$
0
0
▲使用中的輪狀病毒疫苗有兩種,分別是Rotarix與RotaTeq。

輪狀病毒 (rotavirus)是嬰幼兒嚴重腹瀉最常見的原因,會造成脫水甚至需要住院,自2006年後,輪狀病毒疫苗上市,隨著疫苗接種,可以減少嚴重腹瀉,節省醫療支出。

"輪狀病毒疫苗可以有效減少輪狀病毒引起的嚴重腹瀉"

目前的輪狀病毒疫苗有兩種,分別為RAV1 Rotarix及RAV5 RotaTeq,都屬於減毒疫苗,使用方法都是"口服",分別需要口服兩次及三次。

根據考科藍系統性綜論,不論是RAV1或RAV5,都可以顯著減少因為輪狀病毒引起的嚴重腹瀉風險。

▲根據GRADE證據總表 (類似Cochrean SoF表) RAV1可以顯著減少輪狀病毒引起的嚴重腹瀉,且證據品質為中等 (moderate) 或高 (high)。

資料來源: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2, Issue 2. Art. No.: CD008521.

"接種輪狀病毒疫苗,可能增加罕見的腸套疊風險"

按慣例,人怕出名,豬怕肥,使用量大,可能出現罕見的副作用,腸套疊 (Intussusception) 是一種兒科急症,因為近端、遠端腸子交疊,導致缺血,嚴重腹痛,可能需要外科緊急處理。

▲根據兩項刊登在NEJM的大型回溯性觀察性研究,RAV1與RAV5可能曾加罕見的腸套疊風險,但研究結果不一。

這兩項刊登在NEJM上,一項利用自我對照 (SCRI) 研究設計,一項以接續性機率比值檢定 (SPRT) 方法,在大型資料中,希望找出接種RAV疫苗是否會增加腸套疊的風險。

但天公不作美,兩項研究的結果不一,在VSD研究中,接種RAV5在7天內可能增加1.1件 (每100,000次疫苗接種),21天內可能增加1.5件。

但RV1未達顯著差異,而與PRISM的研究結果不同。



當然,主編們也不是吃素的 (都吃葷),研究設計不同,分析的方法不同,有不同的結果也不奇怪,但真理只有一個。

目前的證據顯示 (主要是觀察性研究),接種RAV疫苗,可能增加罕見腸套疊的風險,雖然罕見,但有腸套疊病史的嬰幼兒,一律不建議接種這些疫苗 (廢話)。

結語:研究方法多,平安回家最好

[臨床藥學] 強效PCSK9抑制劑 Alirocumab (PCSK9 Inhibitor: Alirocumab)

$
0
0
▲PCSK9抑制劑在臨床試驗中已經展露出強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 (LDL) 的實力。


文章引用出處:http://jerryljw.blogspot.tw/2016/08/pcsk9-alirocumab-pcsk9-inhibitor.html


"PCSK9基本上就是LDL受體的消波塊"

PCSK9 (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 在肝細胞中製造,以不活化的方式存在,但一旦釋放到血液中,他就是LDL受體的消波塊。

PCSK9與LDL結合後,透過細胞內噬作用,進入肝細胞,就被莫名其妙的和諧掉了。

當然,肝細胞上表現的LDL受體就會減少,過多的LDL沒有辦法與LDL受體結合,血脂肪當然低不下來。

"利用PCSK9單株抗體,可以顯著降低LDL"



▲PCSK9抑制劑可以讓LDL受體重複利用,與更多的LDL結合。


抓取PCSK9的方法很多,包括最老梗的單株抗體 (monocloncal antibody)ASO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等等,但目前上市的藥品是單株抗體。

▲已經核准上市的PCSK9抑制劑包括PraluentRepatha,優點是強效、兩週注射一次。

目前核准的適應症都是原發性高血脂,家族遺傳性,作為飲食、最高耐受劑量的statin的輔助治療。

用法都是兩週皮下注射一次,雖然痛一點,但以現在的技術,皮下注射可以免除每天服藥的數量。

雖然目前經驗不多,絕大多數是臨床試驗的結果,Praluent可能需要追蹤肝功能指數,相較於安慰劑,增加約0.7%的肝功能異常風險,因此需停藥的比例不高,只有0.4%。

Repatha則需要注意肌肉疼痛的問題,尤其是背痛、關節。

目前仍有進行中的大型第三期臨床試驗,希望循著statin的路,從高風險的家族遺傳性高血脂,擴大到一般高血脂或是急性冠心症病人。

"Alirocumab (Praluent) 可以讓低密度脂蛋白腰斬"


▲根據目前研究,針對未使用、已經使用但無法耐受statin類藥品,或高CVD風險病人,Praluent可讓LDL腰斬。

結語:藥品治療越來越多元,PCSK9標的仍大有可為。

[惡搞實證] 耳塞顯著降低重症病人瞻妄風險 (The Efficacy of Earplugs as a Sleep Hygiene Strategy for Reducing Delirium in the ICU)

$
0
0
根據系統性綜論分析結果,重症病人 (不是醫護人員) 佩帶耳塞,顯著降低瞻妄風險。

引用出處:http://jerryljw.blogspot.tw/2016/08/efficacy-of-earplugs-as-sleep-hygiene.html

加護病房中的瞻妄 (delirium) 分為兩種,分別是過動型與自閉型,單純過動型的並不常見,大部分反而是悶不吭聲的自閉型。

在加護病房大概就跟"有期徒刑"一樣,沒有日夜之分、只有走來走去的醫護人員、各種機器的嗶嗶聲,睡眠品質不會太好。

"系統性綜論顯示,耳塞有助於降低瞻妄風險"


真的有比較戴耳塞與沒戴耳塞對瞻妄發生率的隨機分派研究 (驚)。

根據一項刊登在Crit Care Med的系統性綜論與統合分析,合併了3項隨機分派研究,與2項非隨機分派研究,佩戴耳塞相較於吵死人,瞻妄風險顯著下降41%

對於死亡率,很可惜的,重症病人佩戴耳塞並不能降低死亡風險 (這很奇怪嗎?)

但因為收納研究品質不佳 (偏誤風險高)、研究間異質型中等,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問題,所以給了他一個"低品質 (low quality)"

結語:耳塞成功降低瞻妄,下次可試試看眼罩

資料來源:The Efficacy of Earplugs as a Sleep Hygiene Strategy for Reducing Delirium in the ICU: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臨床藥學] 新型抗凝血藥品解毒劑 (Antidotes for NOACs and Management of NOACs-related Bleeding)

$
0
0
▲新型抗凝血藥品出血處理建議流程,最新版的已加入專一性解毒劑。

新型抗凝血藥品 (NOACs,請發音"諾阿克") 一直是我們追蹤的重點,因為比起傳統的warfarin雖然有不需監測 (但現在又有人硬要監測)、藥物動力學較為穩定,但一旦出血,處理起來比起warfarin更為麻煩。

有關"諾阿克"推薦參考:

"新型抗凝血藥品解毒劑IDARUCIZUMAB (PRAXBIND) 完全攻略"

"新型抗凝血藥品 DABIGATRAN (PRADAXA) 解毒劑 IDARUCIZUMAB (PRAXBIND)"

"新型抗凝血藥品腎功能不全完全攻略 (NOACS IN RENAL DYSFUNCTION PATIENTS)"

"報告用大圖:如何挑選新型抗凝血藥品 (SELECTION OF NOACS IN ATRIAL FIBRILLATION PATIENTS)"

一旦出血,請立馬根據出血情況分為輕、中重度,輕度出血大都為局部直接加壓或是用其他局部止血法大都可以處理,需要時可考慮停藥1~2次

但中重度出血,處理原則是:

(1) 立即停藥!

(2) 止血:可能需要外科介入止血。

(3) 減少吸收:距離上一次劑量兩小時內可嘗試活性碳吸附藥品 (注意吸入性肺炎)

(4) 增加排除:血液透析 (只適用於Dabigatran)

(5) 逆轉作用:血液治療 (PCC/aPCC/rFVIIa)、專一性解毒劑

"新型抗凝血藥品專一性解毒劑共三種"

▲已經上市的Idarucizumab (Praxbind) 及另外兩種研究中的專一性解毒劑。

Idarucizumab (Praxbind) 是Dabigatran的專一性解毒劑,我們之前已經報導好幾次,目前也已經在使用中 (最好是不要用到),他是一種"人類化抗體片段",可以非競爭性與Dabigatran結合,避免D與凝血因子結合。

Andexanet alfa (PRT064445) 則是針對Xa抑制劑,舉凡"xaban"結尾的藥品都是他的攻擊對象,以競爭性結合這些Xa抑制劑達到逆轉抗凝血作用。

最後一個Ciraparantag (PER977) 堪稱廣效解毒劑,不管是Xa、IIa抑制劑,或是Heparin、Fondaparinux,都是他涵蓋的範圍,因為他可以直接與這些抗凝血藥品結合,一網打盡。

▲三種解毒劑結構不同,但都想牢牢抓住抗凝血藥品。

結語:有矛就要有盾,人生真是矛盾阿

資料來源:Anticoagulation reversal in the era of the non-vitamin K oral anticoagulants.

[實證醫學] 如何以GRADE解決臨床問題 (GRADE Evidence to Decision Frameworks: From Evidence to Clinical Decision)

$
0
0

引用來源:http://jerryljw.blogspot.tw/2016/08/grade-grade-evidence-to-decision.html

每年的盛事即將結束 (里約奧運?),每年的成長就要從此時開始。

“我們都愛GRADE,但我們真的會用GRADE嗎?”

小編們應該是GRADE台灣分公司長工,已經不知道多少GRADE相關的文章。GRADE是主流的證據品質評比系統,希望以透明、系統化方式,將所獲得的證據好好品嚐一般。

GRADE創立的目的,除了透明、系統化的證據品比架構外,更希望連結證據與臨床決策。

“沒有行動的證據,不如沒有證據”

GRADE EtD (Evidence to Decision)架構就是希望將已臻完善的GRADE系統,進一步推向臨床決策中。


▲GRADE EtD架構分為「群眾角度」「單一病人角度」,與競賽常見的「情境」是不是很相似呢?

GRADE主要的應用是在「實證為基礎的指引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製作系統性綜論 (systematic review)」但在EtD的架構中,也可以用於解決單一病人的臨床問題喔!

“中高栓塞風險的心房顫動病人,應該將warfarin換為dabigatran嗎?”

▲熟悉的GRADE證據檔案 (evidence profile),包括各項結果 (outcome) 的證據品質。

這不是再熟悉也不過的GRADE證據檔案嗎?沒錯!根據一項大型隨機分派研究,以死亡風險來說,dabigatran相較於warfarin,證據品質 (不確定性) 是中等 (moderate)

“在GRADE中,只有一項研究也是可以評比的喔”

GRADE看的是「問題的整體證據」,因此,即使是只有一項研究,仍然可以套用GRADE系統,這是沒有問題的。

只是在「不一致性 (inconsistency)」「發表性偏誤 (publication bias)」這兩項無法評比。


▲要進行實證為基礎的臨床決策,需要的是好處與可能的風險。

以死亡率來說,證據品質是中等,使用dabigatran相較於warfarin,每1000人可減少8人死亡 (但未達統計上顯著水準)。

以死亡率加上全身性栓塞,每1000人可減少11人發生這些事情。而以重大出血來說,兩者差異不大。

權衡好處 (可以降低死亡風險、全身性栓塞)、風險 (重大出血風險相當),才能進行臨床決策。

▲在EtD架構中,群眾角度與單一個人角度考慮的點並不相同。

我:阿伯,我推薦你接受這個治療,因為這個治療,根據國外的研究,可以幫你省下200個QALY。

阿伯:誇哩?

我:對!QALY。

這樣的雞同鴨講,是不可能出現在任何的臨床決策戰場的。成本效益分析 (例如CEA,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通常是針對付錢的人,例如決策者、保險公司 (機構) 等。

而要解決單一病人的問題,在GRADE EtD架構中,建議以「自付成本 (out-of-pocket cost)」來處理。

“自付成本在健康照護費用中,代表的是自付差額”

是的,講最簡單的,就是除了保險要付的之外,病人需要從口袋裡多掏出多少錢?

以這些費用換取可能的好處與風險,配合病人的偏好意向,將會是「單一病人」臨床決策的理想組合。

接下來,如果證據品質並不優 (中等以下),要進行的將是共享決策 (shared-decision making),請參考:


在GRADE的架構中,並不是所有問題都需要進行共享決策喔!需要進行共享決策的是「不確定高的證據」

結語:我們都愛GRADE,但我們要懂得用GRADE。

GRADE EtD參考資料:



[臨床藥學] 抗癲癇藥品作用機轉 (Mechanism of Antiepileptic Drugs)

$
0
0
▲常用抗癲癇藥品作用機轉,一張圖、一個神經突觸訴說一切。

癲癇 (epilepsy) 是歷史最悠久的神經疾病之一,罹患癲癇的病人,除了生活品質不佳,因為癲癇突發性猝死 (sudden unexplained death in epilepsy) 風險更是一般人的三倍

“抗癲癇藥品作用機轉分為抑制與興奮”

報告用大圖中的 (3) 到 (6) 也就是圖的左邊,屬於抑制性的,這些抗癲癇藥品主要是利用「GABA」這個關鍵性的抑制性神經傳導物質,不論是增加GABA釋放、直接作用在GABA受體 (例如BZD、barbiturates類藥品),來抑制癲癇。

圖中的 (1) (2) (7) (8) 是興奮性的,同樣有關鍵的神傳導物質「glutamate (麩氨酸)」,作用在突觸後的「AMPA受體」,如果可以抑制麩氨酸釋放 (例如levetiractam作用於SV2A),或是抑制AMPA受體 (例如ethosuximide),同樣可以抑制癲癇。

“抑制電壓調控鈉離子通道是最常見的機轉”

電壓調控的鈉離子通道 (voltage-gated Na channel)是最常見的作用機轉,包括phenytoin、carbamazepine、lamotrigine等,這些抗癲癇藥品都是透過同樣的機轉作用。

結語:瞭解機轉才能正確用藥,興奮/抑制只在一線之間。

資料來源:Drug treatment of epilepsy in adults.

[臨床藥學] 貝爾氏麻痺藥物治療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Bell's Palsy)

$
0
0
貝爾氏麻痺 (Bell's palsy) 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半邊面部麻痺。

貝爾氏麻痺 (Bell's palsy) 是一種影響第七對顱神經 (顏面神經) 的週邊神經病變。號發於15~45歲成人,突發性的症狀通常會讓人嚇一大跳。

每年每10萬人約有11至40人罹患這種疾病,除了體質特異性 (idiopathic),部分被認為與感染有關,例如泡疹病毒,或萊姆病 (Lyme disease)

"早期投與類固醇可以增加完全恢復機率"

病毒感染,大部分治療通則都是"快狠準",希望在發病初期 (48小時內) 投與治療藥品,類固醇是治療貝爾氏麻痺最常用的藥品。

最常用於治療貝爾氏麻痺 (Bell's palsy) 的藥品是類固醇與抗病毒藥品。

病人突然半邊臉癱瘓,無法挑眉、做面部表情、甚至會流口水,這對從來沒有遇過的病人來說,是非常難適應的,如果是我,只想找一個地方躲起來吧。

早期使用類固醇,中等品質證據告訴我們可以顯著增加完全恢復的機率 (意思是部分病人並無法完全恢復)。

"類固醇加上抗病毒藥品,效果更好,但證據品質低"

除了類固醇外,加上抗病毒藥品會不會更好?根據2016年一篇刊登在JAMA的系統性綜論,8項隨機分派研究,共1315位貝爾氏麻痺病人,比較類固醇加上抗病毒藥品對完全恢復的影響。

結果顯示

"類固醇加上抗病毒藥品,可以顯著降低未完全恢復機率"

但這項證據的品質並不佳,收納研究多有偏誤風險、且估計值不精確,只能列為"低品質證據"

研究中使用的抗病毒藥品包括口服acyclovir、valacyclovir、famciclovir,但因acyclovir服藥次數多 (一天要吃到五次),多改用後面兩個抗病毒藥品囉。

資料來源:Antiviral Agents Added to Corticosteroids for Early Treatment of Adults With Acute Idiopathic Facial Nerve Paralysis (Bell Palsy).

[臨床藥學] 口服抗凝血藥品選擇完全攻略 (Management of Oral Anticoagulants in Special Populations)

$
0
0
▲口服抗凝血藥品堪稱是少數剪不斷理還亂的問題了。

請注意,新型口服抗凝血藥品 (NOAC,請唸"諾阿克") 是正在研究中的藥品,隨時會有更新的資訊或研究結果,這邊提供的是目前 (2016年8月) 最新的資料。

之前我們曾經討論過抗凝血藥品的轉換 (switch)"問題,相信我們,這也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強烈建議先看過這一篇:

抗凝血藥品轉換建議 (CONVERSION GUIDE OF VITAMIN K-DEPENDENT ANTICOAGULANTS AND NOACS)

好了,看完了可以繼續了,這些口服抗凝血藥品絕大多數用於心房顫動 (atrial fibrillation)病人預防中風或栓塞性疾病使用。

心房顫動是一種容易導致血管栓塞的心律不整,就像亂流在心臟裡面,可能造成血栓,當打出心臟後,就變成栓塞,是中風的重大危險因子之一。

現實世界裡,要面對的病人千變萬化,該如何選擇為這些病人選擇最適當的口服抗凝血藥品呢?請看↓↓↓


AF = atrial fibrillation 心房顫動
CAD =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冠狀動脈疾病
PAD =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周邊動脈疾病
PCI =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 (心導管治療)
VKA = vitamin K dependent anticoagulant 維生素K依賴性抗凝血藥品 (例如warfarin)



VHD = valve heart disease


AF病人正使用口服抗凝血藥品,但不幸中風,需要使用血栓溶解藥品 (例如rtPA) 該怎麼辦呢?

根據研究,大約有10%的中風病人在症狀發生就醫時,是有使用warfarin的 (NOAC資訊未明),但也有部分的病人是沒有辦法提供任何資訊的 (這更嚴重)。

如使用的是warfarin,可藉由監測INR得知,根據兩項觀察性研究結果,當INR小於1.7時,使用血栓溶解藥品並不會顯著增加出血風險。

很可惜的,目前並沒有隨手可得且快速檢測NOAC抗凝血作用的檢驗,還需要更多的研究。

提供兩種方法:

(1) 配合病人腎功能,比對出距離最後一次給藥是否已經超過2~4個半衰期

(2) 待未來更多研究結果後,使用逆轉NOAC抗凝血作用的藥品,可能是個選項。

"[臨床藥學] 新型抗凝血藥品解毒劑 (ANTIDOTES FOR NOACS AND MANAGEMENT OF NOACS-RELATED BLEEDING)"

附註:以上兩種方法是參考文獻中所示,目前並沒有很好的證據支持。


腸胃道出血的AF病人,先停藥、控制出血,考量利弊 (栓塞及出血風險) 後儘速續用抗凝血藥品。選擇以Apixaban或低劑量 (110 mg) 的Dabigatran為主。

目前使用的NOAC都需要根據腎功能調整劑量,且在肌肝酸廓清率 (Clcr) 低於30 mL/min,並不建議使用。

ARISTOTLE研究中,排除Clcr低於25 mL/min的病人,但美國FDA仍然根據少數藥物動力學研究核准了嚴重腎功能不全或透析病人的劑量。

臨床上的狀況真的詭譎多端 (好怪的形容詞),請一定要根據病人的實際狀況選擇最適合的藥品喔。

資料來源:Choosing a particular oral anticoagulant and dose for stroke prevention in individual patients with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part 1

Choosing a particular oral anticoagulant and dose for stroke prevention in individual patients with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part 2

[臨床藥學] 2016最新版EULAR痛風治療指引 (2016 Updated EULAR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Gout)

$
0
0
▲治療痛風的藥品作用機轉

由社團法人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製作的台灣痛風與高尿酸血症2013診治指引這裡

痛風 (gout) 是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的發炎性疾病,大部分與高尿酸血症 (hyperuricemia) 有關,EULAR (歐洲對抗風濕性疾病聯盟) 更新了2016年最新版的痛風治療指引。

"急性痛風的處理建議"


▲2016年更新EULAR急性痛風治療建議

根據EULAR的建議,急性痛風發作應儘速就醫,醫師應提供疾病衛教、個人化的生活型態建議,並且檢視共病與用藥。

指引中特別強調,腎功能 (kidney function) 用藥史 (medication history) 將影響之後的用藥選擇。

"急性痛風發作的第一線用藥仍然是秋水仙素 (colchicine)"

推薦您參考:



急性發作12小時內,使用秋水仙素 (1.0 mg,1小時後再給0.5 mg),其他用藥選擇包括:

(1) NSAIDs (傳統或是COX-2抑制劑),如果腸胃道潰瘍風險較高,可考慮加上PPI (proton pump inhibitors)。

(2) 口服類固醇 (prednisolone 30~35 mg/day)。

(3) 關節注射類固醇

(4) 合併治療,例如秋水仙素加上NSAID、或類固醇。

(5) 對前述治療都不適用 (機率不高),再考慮IL-1 (interleukin-1) 拮抗劑。因為這類藥品可能增加感染風險,效果與副作用比不優。

請注意,嚴重腎衰竭併用強效CYP450 3A4抑制劑不建議使用秋水仙素。

一旦急性痛風控制得宜,可以開始降尿酸治療 (urate-lowering therapy, ULT)

"急性痛風後的高尿酸血症治療"

治療目標為"預防再次痛風",第一步請先決定血清尿酸值 (SUA) 治療目標。

▲2016年更新EULAR急性痛風後高尿酸血症治療建議

嚴重痛風病人,可考慮將SUA治療值訂在5 mg/dL以下,可加速痛風石溶解,非嚴重痛風病人,可以訂在6 mg/dL以下

使用降尿酸藥品,應從最低劑量逐漸增加,且可能須終生使用。在腎功能正常病人,Allopurinol可以從100 mg/day的劑量開始,每2~4週增加100 mg的幅度逐漸上調。

對Allopurinol過敏,或治療效果不佳的病人,可改用Febuxostat (Feburic)或其他促進尿酸排除藥品。

EULAR建議,如果病人正使用利尿劑 (亨利氏環或thiazide利尿劑),因為這些利尿劑會增加尿酸值,如果是用來降血壓,可考慮改為CCB或ARB等降血壓藥品。

治療未達標且罹患的是嚴重痛風石型的痛風 (severe chronic tophaceous gout) 則可考慮Pegloticase。 

Pegloticase是一種長效型尿酸酶 (uricase),臨床研究中被證實可增加治療無效病人的反應率。

[惡搞實證] 上班前一杯咖啡有助於提升專注力 (Caffeine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juries AND Errors in Shift Workers)

$
0
0
▲考科藍系統性綜論顯示上班前一杯咖啡有助於提升專注力

你 (妳) 今天早上用什麼方式讓自己清醒呢?除了吵死人的鬧鐘外,許多人選擇上班前來一杯咖啡。

"需要輪班的醫療人員,上班前來杯咖啡有幫助嗎?"

終於,我找到讓醫院開一家X巴克的理由了 (感到喜悅)。

"考科藍系統性綜論顯示咖啡有助於輪班人員的專注力"

根據這項系統性綜論 (systematic review),有時差 (jet lag) 或需要輪班的工作人員 (shift worker),因為生理時鐘錯亂的困擾,可能增加出錯的機率。

找錢找錯就算了,大不了賠錢,但開錯刀、給錯藥、打錯針,按錯按鈕 (發射飛彈),那可不是睡不飽可以帶過的。

這項系統綜論共收納13項研究,分析結果顯示:

相較於喝安慰劑,上班前喝杯咖啡,可以顯著提升許多與認知功能有關的能力,包括記憶力、專注力等。但對於觀念形成、思考、感受力及語言能力並沒有顯著幫助。

SMD (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經常出現在系統性綜論或統合分析中,當不同研究使用的"尺規 (scale)"不同時,要合併必須先"標準化 (standardized)"

請參考:

"[EBM] SMD到底在幹嘛 (INTERPRETATION OF 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這項研究當然有許多限制,包括納入研究的品質欠佳、估計值不精確,在應用方面,咖啡的種類、使用量 (高度因人而異),但有鑑於"醫院沒有X巴克",因此強力推薦 (根本私心)。

證據等級:超高
建議強度:超建議

結語:實證拼不過私心 (貝氏定理)。

資料來源:Caffeine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juries and errors in shift workers.

Viewing all 63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