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最新研究結果:流感七天內,心肌梗塞風險大增。
流感 (influenza) 季節又到了,早在1930年,就已經觀察到流感發生可能與心血管死亡率有關,但這些研究都受限於幾個問題:
(1) 流感診斷技術的敏感性與專一性很低:不論是用症狀、快篩,都不如實驗室裡面的一些大機司 (例如RT-PCR)。
(2) 過去的研究沒有很好地控制可能的干擾因子,可能影響研究結果。
這一期 (2018年1月) 的NEJM上,刊登了一篇觀察性研究,研究者們想要告訴我們,流感與急性心肌梗塞的關係。
"用特殊的研究方法回答這個問題"
研究者們採用的是"個案自我對照法 (self-controlled case series, SCCS)",這種研究方法顧名思義,並沒有一個平行對照組,採用的自我對照。
這種研究方法非常適用於:
(1) 急性事件 (acute event),且是暫時性暴露 (transient exposure)。
且
(2) 有詳細的暴露時間 (exposure time)。
但這樣的研究方法也不是無敵的,仍有許多假設,例如所發生的事件 (這項研究是心肌梗塞),不能影響未來的暴露 (這項研究是流感)。
有關於SCCS研究設計的理論基礎與注意事項,請參考這一篇大作。
資料來源:Self controlled case series methods: an alternative to standard epidemiological study designs. BMJ 2016;354:i4515.
"研究顯示,罹患流感七天內都是心肌梗塞高風險期"
研究者們收集了364件因為心肌梗塞住院的病例,這些病人在心肌梗塞前後一年,曾有經"實驗室確診 (laboratory-confirmed)"的流感。
他們定義"曝險期 (risk interval)"為收集呼吸道樣本後七天內,"對照期 (control interval)"為曝險期前後一年。
這項研究中,實驗室確診的病例,高達86%是經過RT-PCR診斷確認。
研究結果顯示:
(1) 對照期,相較於曝險期,罹患實驗室確診流感的七天內,心肌梗塞風險高出約六倍 (上圖紅色條狀)。
(2) 超過七天,心肌梗塞風險迅速恢復正常 (上圖水藍色條狀)。
(這次我沒有畫錯重點)。
接下來是事後諸葛時間,解釋這項研究結果的可能原因包括:
(1) 病毒感染可能增加代謝需求、甚至造成血管收縮 (我光找不到藥就血管收縮了)。
(2) 病毒感染也可能造成缺氧 (我找到藥後又缺氧了)、壓力。
這項研究的最大限制當然是假設中的"確切時間點",他們使用的是"檢體收集時間",因為實在很難回推得到流感的那一瞬間。
另外一個大問題是"心肌梗塞跟流感"都是一個會隨著時間浮動的疾病,這樣隨著季節變化,可能是個影響因子 (confounding factor)。
但這項研究,與之前數篇研究結果吻合,罹患流感的七天內 (甚至更短),請注意您的冠狀動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