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完成三劑B型肝炎疫苗接種,如果體檢檢查B型肝炎抗體陰性,需要補打B肝疫苗嗎?
這個問題困擾許多人,因為大學新生體檢時,B型肝炎抗體出現「紅字」,代表B型肝炎抗體陰性,會被要求到醫院補打B肝疫苗,但,需要嗎?
“B肝抗體會隨著時間減少,但不代表一定要補打”
台灣是全世界第一個「全面接種」B肝疫苗的國家,因此,目前已完成接種世代,感染率低。
台灣自1986年 (民國75年) 開始,實施「全面接種」B肝疫苗,新生兒出生之後都要接種,研究也顯示,這樣做有效減少B型肝炎盛行率。
但隨著時間過去,即使完整接種B肝疫苗,20歲時 (約就讀大學時) 將近70%,B型肝炎抗體降低到幾乎偵測不到 (低於10 mIU/mL)。
此時,追補 (booster) B肝疫苗,是選項之一,但仍有為數不少的人,身體忘記B型肝炎病毒了,即使追捕疫苗,抗體仍然起不來,該怎麼辦呢?
按照美國ACIP 或 台灣疾病管制署的建議:
(感染B型肝炎) 高風險群:可自費 (公費付給新生兒) 補打3劑 (0、1、6個月) B肝疫苗。
可先打1劑 (喚起你的免疫系統),一個月之後追蹤抗體,如果還是沒抗體 (忘記了!),那就要接種完整3劑,如果3劑打完還是沒抗體,那也不需要再打了 (但要採取其他預防措施)。
非高風險群:不需要全面補打,當然,如果堅持要補打,那就打吧。
會這樣的建議的原因,主要是「年齡不同,B型肝炎威脅不同」。
新生兒感染B型肝炎病毒,變成慢性帶原者 (之後增加肝硬化,甚至肝癌風險):90%。
15歲青少年感染B型肝炎病毒,慢性帶原:約10%。
成人感染B型肝炎病毒,慢性帶原:約2%。
因此全面補打 (只要沒抗體就補打) 其實並不符合經濟效益。
“誰是高風險群:免疫不全與接觸血液風險”
根據美國 ACIP 與台灣疾病管制署的建議,應該追補B肝疫苗的高風險群是:免疫不全 或 可能接觸血液的人們。
例如:器官移植 (會使用免疫抑制藥物)、多重性伴侶 (因為B型肝炎病毒是經由血液或體液傳染)、可能接觸血液之醫療工作者。
所以結論是,並不是體檢報告B型肝炎抗體陰性,就一定要補打喔!如果不清楚,一定要諮詢家醫科或肝膽腸胃科醫師。
資料來源:一般民眾已依時程完成B型肝炎疫苗接種,如抗體檢驗為陰性,無需再接種疫苗。
這個問題困擾許多人,因為大學新生體檢時,B型肝炎抗體出現「紅字」,代表B型肝炎抗體陰性,會被要求到醫院補打B肝疫苗,但,需要嗎?
“B肝抗體會隨著時間減少,但不代表一定要補打”
台灣是全世界第一個「全面接種」B肝疫苗的國家,因此,目前已完成接種世代,感染率低。
台灣自1986年 (民國75年) 開始,實施「全面接種」B肝疫苗,新生兒出生之後都要接種,研究也顯示,這樣做有效減少B型肝炎盛行率。
但隨著時間過去,即使完整接種B肝疫苗,20歲時 (約就讀大學時) 將近70%,B型肝炎抗體降低到幾乎偵測不到 (低於10 mIU/mL)。
此時,追補 (booster) B肝疫苗,是選項之一,但仍有為數不少的人,身體忘記B型肝炎病毒了,即使追捕疫苗,抗體仍然起不來,該怎麼辦呢?
按照美國ACIP 或 台灣疾病管制署的建議:
(感染B型肝炎) 高風險群:可自費 (公費付給新生兒) 補打3劑 (0、1、6個月) B肝疫苗。
可先打1劑 (喚起你的免疫系統),一個月之後追蹤抗體,如果還是沒抗體 (忘記了!),那就要接種完整3劑,如果3劑打完還是沒抗體,那也不需要再打了 (但要採取其他預防措施)。
非高風險群:不需要全面補打,當然,如果堅持要補打,那就打吧。
會這樣的建議的原因,主要是「年齡不同,B型肝炎威脅不同」。
新生兒感染B型肝炎病毒,變成慢性帶原者 (之後增加肝硬化,甚至肝癌風險):90%。
15歲青少年感染B型肝炎病毒,慢性帶原:約10%。
成人感染B型肝炎病毒,慢性帶原:約2%。
因此全面補打 (只要沒抗體就補打) 其實並不符合經濟效益。
“誰是高風險群:免疫不全與接觸血液風險”
根據美國 ACIP 與台灣疾病管制署的建議,應該追補B肝疫苗的高風險群是:免疫不全 或 可能接觸血液的人們。
例如:器官移植 (會使用免疫抑制藥物)、多重性伴侶 (因為B型肝炎病毒是經由血液或體液傳染)、可能接觸血液之醫療工作者。
所以結論是,並不是體檢報告B型肝炎抗體陰性,就一定要補打喔!如果不清楚,一定要諮詢家醫科或肝膽腸胃科醫師。
資料來源:一般民眾已依時程完成B型肝炎疫苗接種,如抗體檢驗為陰性,無需再接種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