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a-lactam類抗生素的側鏈相似度是交叉反應 (C7相較於C6位置) 的重要關鍵。
編按:本表的正確使用方法為「側鏈不同」不代表「絕對安全」,但「側鏈相似」甚至是「側鏈相同」則應該「盡量避免」。
抗生素過敏 (allergy)輕微造成皮疹、紅腫,嚴重可能引發過敏性休克,傳統上,醫療人員將藥品過敏反應分為幾種:
第一型:IgE相關 (這是一種與過敏有關的免疫球蛋白),立即型在給藥後六個小時內發生,可能從尋麻疹到過敏性休克。
第二型:IgG相關 (IgG在補體存在下溶解血球引起的反應),已血球異常為主要表現。
第三型:延遲型免疫複合物反應 (包括IgG、IgM等),發生在給藥後三到四週,以尋麻疹、發燒、血液惡質化 (serum sickness) 表現。
第四型:延遲型T細胞反應,發生在給藥三到四天後,症狀變異性大,臨床上不容易診斷。
編按:傳說中的史蒂文生症候群 (SJS)或毒性表皮溶解症候群 (TEN)被歸類為第四型C類。
“抗生素結構支鏈是交叉反應的重要關鍵”
許多抗生素有非常類似的結構,例如青黴素類 (Penicillins)、頭孢子菌素類 (Cephalosporins),都有大大的「beta-lactam環」。
交叉反應 (cross-reactivity)顧名思義,指的是在A身上看到的反應,在B身上也會。
臨床上對青黴素過敏的病人並不罕見,但這些病人可以使用頭孢子菌素嗎?這是幾乎每天都遇到的問題。
每天都遇到的問題就交給我們啦!
之前的統合分析 (meta-analysis) 分析顯示,對青黴素過敏病人,同樣對第一代頭孢子菌素過敏的風險,高於第二代、三代。
資料來源:Safe use of selected cephalosporins in penicillin-allergic patients: a meta-analysis.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7;136(3):340-7.
研究顯示,交叉反應的關鍵,支鏈 (side chan) 的角色比主結構 (beta-lactam)來得重要,因此,以Amoixicllin為例,與Cefadroxil交叉反應的機比例高到38%。
結論:根據理論與目前證據,對青黴素有過敏史,應盡量避免「支鏈相似」或「支鏈相同」的頭孢子菌素,最好進行皮膚測試 (但目前使用的稀釋型青黴素皮膚測試只有次要抗原,敏感度低),且頭孢子菌素皮膚測試並非常規進行。
資料來源:Standards of Care Committee of the British Society for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Management of allergy to penicillins and other beta-lactams.Clin Exp Allergy. 2015 Feb;45(2):3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