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NEJS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35

[臨床藥學] 報告用大圖:雙磷酸鹽類藥品作用機轉 (Mechanism of Biphosphonates in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
0
0


▲雙磷酸鹽類藥品 (biphosphonates) 的作用機轉,就是抑制「FPPS」。

停經後,女性的骨質密度 (bone mineral density)會快速下降,一但骨質密度過低,骨折風險就會增加。

可以想像原本是支撐身體大部分重量的柱子,現在被掏空了,支撐相同的重量,無法負荷後就是折斷收場。

停經後女性除了攝取足夠的鈣與維生素D之外,雙磷酸鹽類藥品已經被證實可以降低骨折風險。

“雙磷酸鹽類藥品作用在蝕骨細胞”

口服或靜脈注射的雙磷酸鹽類藥品,會快速地被骨骼攝取,這些雙磷酸鹽,會被蝕骨細胞 (osteoclast)透過細胞內噬 (endocytosis) 吞下去。

但就像「木馬屠城記」一樣,這些木馬,不是,是雙磷酸鹽,被吞入蝕骨細胞後,抑制「FPPS (farnesyl pyrophosphate synthase)」這個酵素,他與膽固醇 (cholesterol) 的生合成有關。

許多與維持正常細胞功能的物質合成被抑制後,蝕骨細胞走向細胞凋亡 (apoptosis)

不同雙磷酸鹽類藥品對骨頭的結合親和力 (binding affinity)不同,從最強到較弱的依序是:

zoledronic acid、alendronate、ibandronate 、risedronate

這些藥品會長期留在骨骼內,甚至長達數年。

使用雙磷酸鹽類藥品可能的副作用 (side effect) 包括:

上消化道症狀 (7-47%)
低血鈣 (不到1%)
腎毒性 (不到1%)
下顎壞死 (ONJ) (0.001-0.067%)
非典型骨折,甚至其他罕見副作用,例如心房顫動。

“我該接受雙磷酸鹽類藥品治療嗎?請用決策輔助工具”

我們已經有很多的證據顯示,這類藥品除了可以提升骨質密度外,更可以降低骨折風險,包括髖骨或脊椎,但,使用藥品一定會有風險,與所需付出的代價。

醫療決策牽涉非常多層面,但「研究證據」「療效風險」「病人偏好」與「費用資源」是最基本的四個面向。

“做個實證為基礎的臨床決策吧!”



▲雙磷酸鹽類藥品 (biphosphonates) 的決策輔助工具。


醫療決策何其複雜,對沒有接觸過這個疾病的「普通人」而言,一下子要了解這麼多專有名詞,是難如登天的。

這時侯,決策輔助工具 (decision aid) 可以幫助我們透過視覺話、簡單化的方式,讓病人與醫療人員共同做出決策,也就是所謂的醫病共享決策 (shared decision making, SDM)

以「我該接受雙磷酸鹽類藥品減少骨折嗎?」研究證據告訴我們,以骨折10年風險43%的病人來說,接受雙磷酸鹽類藥品治療,每百人可以減少17人骨折。

再配合「風險」及病人的想法、醫師的經驗、可能的花費,一起做出最適當的決策吧!

資料來源:

大圖來源:Bisphosphonat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BMJ 2015;351:h3783.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35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